找到相关内容9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门三关浅说

    方法,不知禅就是自己的本心原态,于是一味地枯坐修静,企望能坐出一种奇异的天地。这种不识自心的妄执之禅,不但不可能开悟,而且更易增加生死烦恼,形成坚固不化的颠倒见。   因为这一类人不能超越我见与法见,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1639222.html
  • 弘一大师: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(忏悔篇)

    叵得之处强名空理。言性空者小机智劣、不能即法见空。必待推析、穷法体性、然后方空。 此下判位。小乘通收声闻缘觉。据所乘法谛缘虽殊、若论断证同见空理。”   △事钞续云“二者诸法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弘一大师|南山律在家备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1245022.html
  • 中观破尘与唯识破尘之同异

    无。故唯识言:“心本无生因境有”。境若无心即不生。又《百论疏》亦云:“我见及法见,倒心计有我,我若无倒情即无,倒情无故我亦无。倒心计有诸法,诸法若无,倒心即无,倒心无故诸法无。”此即是说明心境具无,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746716.html
  • 从“平常心是道”到“吃茶去”

    道”这种禅法上的“赵州茶”【吃“赵州茶”,后来在禅门中成为一则有名的公案。《续指月录》卷二,就曾有这样的记录:“(石鼓希夷禅师)上堂,举南泉曰:‘文殊、普贤,昨夜三更,起佛见、法见。每人与三十棒,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5253433.html
  • 禅宗之宗旨

    千重。陷虎迷狮,当机纵夺。如阴符太公之书,不可窥也。如五花八门之阵,不可破也。不如是,不足以断人命根,而绝人知解也。不知是,则学家情关未透,识锁难开,法见不消,而通身窠臼也。岂佛祖正法眼藏也哉?或曰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4854459.html
  • 禅宗洪州系福建籍禅师百丈怀海、黄檗希运、沩山灵祐的美学思想合论

    境界,如果不起念,就不会在所见之境上住念,把境忘了,心也就自然寂灭了。他还认为,从法见空,则可以产生境,即空境:如果心空,则一切境均是空境。在黄檗希运看来,空就是色,色就是空,这就是境界。  三、“隔”...

    陈遵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44169718.html
  • 李永宪著:西藏原始艺术(3)

    丰富,特别是曲贡遗址陶器的磨光技术,可视为西藏早期制陶工艺中坯体磨光技术最高水平的代表。曲贡陶器的坯体磨光可分为连片磨光和间隔磨光两种,连片磨光法见于碗的内壁和罐的底部(卡若陶盆、陶碗的口部内壁也采用了连片磨光技术),间隔磨光法见于由刻划纹及四弦纹组成的图案带内,可视为器表装饰手法的一种。连片磨光系利用骨质工具沿坯体内壁横向运动,磨完一片后转动坯体,再磨另外一片,在许多陶器的表面也有局部磨光的现象...

    李永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048268.html
  • 《蛇经》之一《蛇经》的出处与全文

      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,   如蛇蜕去旧皮。   (编者按:本期专辑内容译自向智尊者(Nyanaponika Thera)所著的《法见》(The Vision of Dhamma: Buddhist Writings of Nyanaponika Thera)一书,《法见》于一九九四年由锡兰佛教出版社(BPS)出版,中译本将由香光书乡出版社出版。专辑中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。)   -------...

    向智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049260.html
  • 明心见性之意义

    喜在”之落处,但赵州之意在了法见,示人无一法可得、无所倚重,不在喜不喜也。至于立言之弊,以但有言说不无痕迹!如灵龟摆尾,扫其行迹,行迹虽去,又落扫迹。以故宗下大德说到末后,无法开口,即拂袖归方丈,以示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|禅宗|明心见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0953478367.html
  • 临济的说法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(三)

    知身中有佛性,未能了了见。但不作意,心无有起,是真无念。毕竟不离知。知不离见。一切众生,本来无相。今言相者,并是妄心。心若无相,即是佛心。若作心不起是识定。亦名法见,心自性定。马鸣云:若有众生观无念者...

    [日本]柳田圣山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1442401.html